

盱城街道:
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将幸福“圈”在身边
通讯员 董礼波
买菜、健身、看病拿药、小修小补……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不再是梦想。我县聚焦群众需求,围绕衣食住行、安居乐业,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,构建群众家门口的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,不断增强群众居住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“圈”内生活——
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
面对辖区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,盱城街道提升服务精细化程度,让居民所需要的服务或诉求有落实、有响应,打造“社区15分钟生活圈”,即15分钟可达范围内,让居民实现生活所需的“衣、食、住、行”等综合服务功能全覆盖。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农贸市场、超市买菜,到学校接送小孩放学,到诊所看病就诊,日常生活基本可以不出“圈”。从小处入手,建立健全生活圈的配套设施,让群众的生活需求步行15分钟就能解决。“现在生活太方便了,小区周边有幼儿园、学校、超市、农贸市场、药房、诊所、菜鸟驿站、洗衣店、早餐店、健身广场等,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求。”新湾人家小区业主唐波高兴地说。
“圈”内文化——
连珠成线 连点成面
一大早,盱城街道果园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就响起悠扬的歌声,十几名文艺宣传队员正在排练近期要演出的文艺节目。近年来,该街道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力,激活公共文化设施潜能,延伸公共服务网络,秉持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,打造集学习、娱乐、健身于一体的社区和小区综合服务中心,把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“周末空闲的时候,我就带孩子来社区农家书屋看看书,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,提升孩子阅读能力。”果园社区居民张玉强说,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在小区边上,出门要不了5分钟就到了,平时除了来看看书,还会约上三五好友来写写字、下下棋、生活过得多姿多彩。”
“圈”内惠民——
共谋共建 共治共享
“自从街道打造‘15分钟生活圈’后,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基础设施,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。”新湾社区东城国际小区居民俞丽芬说。盱城街道通过在小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,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。在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点)、调解室、社区警务室、协商议事室等,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辐射支点,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以精细化服务为抓手,经常组织居民广泛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。通过积分兑换活动,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活动,不断增进邻里感情,拉近党员与居民之间的党群关系,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“圈”内服务——
精彩纷呈 活力多元
“自从有了社区假期未成年人托管中心,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假期没人看护了。”家住新湾社区东苑小区的刘女士说。“建”是基础,“用”是关键。在小区建设党群服务站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,居民可随时享受手机充电、喝水、看书读报等服务。便民利民的同时,街道党工委通过不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广泛凝聚小区党员力量,推动各类资源力量进“圏”,定期开展健康义诊、知识讲座、政策宣讲、法律咨询等活动。及时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以“邻里文化”为核心,整合辖区及周边企业、社会组织,以服务“一老一小”为主要对象,用居民小区门口的“微阵地”,架起社区、网格、群众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,为居民提供零距离、精细化服务。
“15分钟生活圈”打造成为居民乐得合不拢嘴的“幸福圈”是一个目标,更是十分责任,我县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服务群众全过程,找准群众关注的痛点、难点,精准把脉、对症施策、升级理念、提质服务,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