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史春峰:勇向陡山行的“兵书记”
本报讯 日前,江苏卫视《时代先锋》栏目对我县天泉湖镇陡山村党总支书记史春峰先进事迹进行报道。
作为一名“80后兵书记”,20多年来,史春峰一直践行“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”的铮铮誓言,凭着退伍军人“偏向陡山行”的执着劲头,带领村民们种碧根果、开种植园、办农家乐,加入到三产发展的变革中,共享农旅融合的红利。2021年,史春峰被评为“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。
“各位网友大家好,我是天泉湖镇陡山村党总支书记史春峰,今天我跟大家推荐的是我们村的明星产品——碧根果……”走进天泉湖镇陡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直播间,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产品摆满了展架。史春峰正卖力地向网友们推销着村里种植生产的碧根果。而在十几年前,地处丘陵山区的陡山村,完全依靠种植稻麦来维持生计,没有其它产业和收入,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
“以前住在山头上,很穷,住的是用石头垒的小房子,还漏水,就指望种二亩地生活。”天泉湖镇陡山村村民朱新华回忆道。
2012年,史春峰带着对家乡的深情牵挂,放弃退伍后一直经营的土石方工程生意回到陡山村,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史春峰走访能人大户,外出学习“取经”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接触到省农科院专家,得知陡山村适合种植碧根果。于是他拿出所有积蓄,承包了一片荒山,尝试种植碧根果。
史春峰告诉记者,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第一年花了几万块钱从国外买的碧根果种子,没经验,存活率只有30%左右。后来到山东、河南去学习,第二年通过嫁接方式提高了成活率。直到第五年,碧根果终于开始“挂果”,迎来丰收,这让一直观望的村民们也看到了希望,先后有40多名农户参与到碧根果种植中来,户均年增收1.5万余元。
2016年,在村民的推选下,史春峰当选陡山村党总支书记。从产业带头人到全村的领头人,身份的转变,让史春峰倍感责任之重。经过村“两委”的商讨,大家一致认为,只有通过土地流转,进行规模化种植,才能盘活土地资源,实现更高效益。于是,史春峰带着村“两委”成员挨家挨户做动员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近半年的时间,终于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。拿到土地后,史春峰引导村民改变传统农业模式,种植适合山区土壤的碧根果、黄桃。通过采取“两委”带头、党员示范、农户参与的方式,让懂农业、会经营的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种植,同时“托管土地”的农户也获得了土地流转收益。
天泉湖镇陡山村百草园特色产业园负责人王克勤感慨道:“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和杂草,没有人种粮食。通过近几年的打造,种了一片果园,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,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。”
十年来,在史春峰的带领下,陡山村的“绿水青山”变成了“金山银山”。2019年,借着农房改善的东风,村委投入2000余万元集中打造“桃李天泉”新型社区,在保留村落原生态的同时,打造休闲旅游景观,村民办起农家乐和民宿,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
“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也就能赚大几万块钱,现在自己在家开饭店,年收入在十大几万到20万左右。”华志远投资开了“紫藤小院”农家乐。
急群众所急、想村民所想。陡山村党总支策划了“星空议事会”,和村民们共商身边事、畅谈乡里情;升级党群服务中心,打造集党性教育、军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。十年间,在史春峰的带领下,陡山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间乡村,成为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的网红村。从一个亩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传统农业村,演变成亩均收入超1.5万元特色产业村,带动80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,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不足10万元增长到142万元。
史春峰表示,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,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今后,陡山村将继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利用好陡山村的自然禀赋、自然条件,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。
融媒体记者 杜亚杰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