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1年05月11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二版:综合新闻
2021年05月11日

喋血西高庙

——记李桂五和他领导的红军游击队

阅读量:1093

李 超 姜彩兰 杜勇清

在我县,有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乡镇,叫桂五镇。烈士李桂五,名年芳,号桂五,是西高庙人,1905年生,牺牲时年仅28岁。而西高庙也就是今天的桂五镇。
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也是李桂五牺牲89周年。4月21日,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邀请县作协主席、李桂五生平事迹研究专家杨绵发,党的十九大代表、盱眙县拥军优属协会会长李银江,在桂五镇政府两位工作人员带领下,一同追寻李桂五与他的红军游击队留下的光辉足迹,缅怀革命先烈,走进红色记忆,致敬红色岁月。

在去往桂五镇的途中,杨绵发告诉我们,他历经一年多时间收集、整理、撰稿,创作的报告文学《淮畔沥铁血——烈士李桂五传》,已经交付给出版社。全书20余万字,将于今年7月1日出版发行。杨绵发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赤诚之心和艰辛付出,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倍感钦佩。

到桂五镇后,我们徒步而行,瞻仰了位于桂五镇民防公园的李桂五铜像和李桂五红军游击队浮雕,接着前往位于街北首国营米厂院内的李桂五牺牲地,瞻仰竖立于此的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遗址纪念碑。其间,杨绵发向我们讲述了李桂五短暂而光辉的一生,把我们带入了那段惊天动地的革命岁月。

1931年夏,我县遭受特大水灾,人民生活极端困苦。在中共长淮特委指导和帮助下,西高庙、谢家港相继建立中共支部,李桂五任西高庙党支部书记。当时,李桂五以西高庙为中心,组织了万余灾民向地主、富农展开借粮、分粮斗争,帮助广大贫苦农民度灾,进而发展自卫武装,其影响巨大,辐射毗邻的天长、五河等县。

根据从市委党史工办查阅到的淮安党史资料,我们了解到,为了扩大借粮斗争的胜利成果,加强对农民武装的领导,1931年9月,中共盱眙县委在西高庙成立,李桂五任书记。在随后的较短时间内,西高庙地区发展了100多名中共党员。

1932年春,根据农民斗争迅速发展的形势,中共长淮特委先后派民运特派员武飞、军事特派员徐德文到盱眙指导工作,决定于1932年4月17日组织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。由于暴动前夕各种准备活动频繁,暴动时间遭泄密,中共盱眙县委立即决定,将暴动时间提前一天。他们将城内瑞岩观、龙山寺等庙宇内的大红幔子扯下,做成红袖章,作为暴动农民佩戴的标记。4月16日晚9时,暴动在总指挥武飞、副总指挥李桂五、参谋长徐德文等人领导下开始。埋伏在西高庙周围的几百名农民从四面八方来到镇上,李桂五指挥部分精干队伍,迅速打进国民党盱眙二区区公所,端掉区公所老窝,缴获长短枪40余支。

接着,李桂五等遵照中共长淮特委指示,将300余名暴动队员连夜拉到水冲港一带的山区整编,组建“盱眙县红军游击队”。杨绵发介绍,这支游击队的全称叫“中国工农红军徐海蚌地区红军游击支队”,下设两个中队,活动于水冲港和狮子岭一带,由县委直接领导,武飞任司令员,李桂五任副司令员,徐德文任政治委员。

1932年5月27日,中共江苏省委就盱眙游击战争问题,向长淮特委和县委作了指示,确定游击队的行动纲领。县委坚决贯彻省委指示精神,大力发展农民武装,红军游击队由原来的300多人发展至700多人,并拥有长短枪数百支,扩编为4个中队14个分队,活跃于狮子岭、天台山一带,不仅使国民党盱眙县反动当局惶惶不可终日,而且影响到周围各县,还直接威胁到南京的国民党政府。

1932年7月,南京国民党政府集结国民党中央骑兵第十一旅、安徽省警备旅各一部及来安、盱眙等县保安团共数千兵力,开赴盱眙山区围剿红军游击队。国民党中央骑兵第十一旅旅长名叫蒋侃如,曾经是李桂五的同窗。到了盱眙之后,他首先给李桂五写了一封劝降信,李桂五付之一笑,撕掉了劝降信。蒋侃如见劝降不行,采取了封锁红军游击队的策略,8月20日,向红军游击队发起了进攻。

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,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正面交战。在激烈的战斗中,敌众我寡,红军游击队英勇反击,伤亡惨重。中共盱眙县委委员、红军游击队政治委员徐德文阵亡,司令员武飞受重伤后转移。盱眙县委书记、游击队副司令员李桂五率领剩下的百余人突围,未能成功,李桂五在负伤昏迷中被敌人俘虏。

蒋侃如得知李桂五被捕后,一阵狂喜,他知道捉到了李桂五,就意味着他这次“剿共”大功告成。同时,他又痴心妄想,要是李桂五投了降,他的功劳岂不是锦上添花?于是,他来到狱中,对李桂五好言相劝,施以高官厚禄引诱,遭到李桂五严词痛斥。敌人遂对李桂五严刑拷打,但李桂五坚贞不屈。这时,西高庙一带42个土豪劣绅为报“借粮”之仇,用重金贿赂蒋侃如,要求就地“正法”李桂五。1932年8月30日,李桂五在西高庙街北被敌人杀害。

在寻访过程中,李银江告诉我们,他的父亲李学仁也参加了李桂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。李银江说,李桂五出生在西高庙的一个地主家庭,在盱城念完小学,后考入安庆第一甲等农业学校,毕业后考取上海新华美术专科学校,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9年,李桂五受党组织委派回到西高庙,以地主家大少爷身份为掩护,开展地下工作。

李银江同时说起一个细节:“得知敌人要杀害李桂五,我的父亲李学仁带领部分游击队员火速赶往,准备劫法场。到了现场,发现敌人人数太多,又是正规军,游击队员根本没办法救出李桂五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为纪念李桂五,盱眙县人民政府把西高庙乡更名为桂五乡,2000年撤乡并镇,桂五乡改名桂五镇,李桂五也长眠在盱眙县烈士陵园。

寻访过程中,李银江还带着我们去了位于Y503乡道第7号路标附近、簸箕湾水库北岸的一处山坳,那里建有一座纪念碑,是李桂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建队的地方。随后,又前往水冲港小学,该校校园北围墙内青翠的松柏下,立着一块纪念碑,碑上红字灰底刻着:中共盱眙县委员会成立地遗址。纪念碑碑文上写着,1931年9月首届中共盱眙县委成立的时候,第一任县委书记为李桂五。

寻访归来,天色渐渐变暗,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李桂五和他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悲壮历史,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、追忆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