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人道主义的两种定义
■ 张佐香
人类的最高理想是人道主义,是自由、平等、博爱。面对人道主义这个温暖的词汇,我想起一个令人崇敬的名字——白求恩。
在白求恩的故乡加拿大格雷文赫斯特树立着白求恩铜像,铜像旁边的铜牌上用英法中三种文字介绍了白求恩的生平。铜牌上镌刻的中文是:“胸外科及战地医生、发明家、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、人道主义者。生于格雷文赫斯特。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、西班牙和中国,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的事业中所作出的努力赢得了共认。”一种爱护人的生命、关怀人的幸福的道德观念,在白求恩年轻时就已植根于他的血脉。21岁时,他到边疆学院工作,为伐木场的工人开医学课。他为贫困的工人和移民治病,尽量少收钱,遇到靠领取救济金生活的极其贫困者,就免费为其治疗。可是,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力量普渡众生。于是,他全力以赴投入了医疗救人的事业,寻找疾病的社会根源,改善医疗制度,希望政府把社会医疗管理起来,让医疗普惠民众。
1936年夏天,西班牙爆发了内战,白求恩志愿赴西班牙救治伤员。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,他说:“我要到中国去,因为那里的需要最迫切。”1938年元月8日,白求恩奔赴中国,无私地把他的青春、热情和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。前沿阵地上战火纷飞、浓烟滚滚,白求恩在他的手提式手术室里救活了无数伤员。有一次,他连续工作69个小时,做了115次手术,还不顾年老体衰,竟然两次为伤员献血。当大家担忧他的身体时,他却乐观地说:“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。”有白求恩在,战士们的生命就有了保障。白求恩成了战地保护神。生命是第一位的。对于生命的珍爱,以及对于人间苦难的悲悯情怀支撑着他,使他和许多的人道主义者一样,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着人间的苦难。即使听见了自己灵魂胸腔之厦在重负之下的咯吱声,他也没有退缩,反而更加义无反顾地用肩用心扛着。白求恩,是一个令全世界人民感动的名字,感动我们的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道义的力量、情感的力量、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。
人道主义不仅仅是指救死扶伤、扶贫济困、怜孤恤寡。人道主义还有另一层内涵: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,尊重和倡导人的精神自由实现。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历程中,与人为善、尊重人、理解人、关心人、爱护人,为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,为每个生命个体的幸福生活营造和谐温煦的氛围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,没有能力,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干。但在一些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中,同样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善良、热情、乐于助人的美德。我的上级是一位仁爱、善良、真诚、古道热肠的人。虽然我们的工作繁琐忙碌,但大家都觉得其乐融融、顺心顺意。全校几十名职工都被他“罩”着。他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,每一件事情不论是大是小,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做好。在处理许多事情上,他都能够顾及众人的利益,顾及他人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。他从不摆架子,耍官腔,对每一位老师、学生及家长都和蔼可亲。有一位同事欲请假参加考研辅导班,但又担心教学进度慢下来,影响学生的成绩,左右为难。他得知后,主动为同事批假,并亲自走进课堂替她上课,嘱咐她安心复习。结果,这位同事在他的关怀鼓励下顺利考上了研究生。无论哪一位职工家里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,他都牵肠挂肚,关爱之情溢于言表。无论谁遇到困难,只要他能帮上忙,都一律开绿灯。他的心中有一盏指引他人前进,照亮他人生活的明灯。这盏明灯就是他那惠及众生、恩泽万方、善良柔情的心灵。我把他作为人生中道德品质、修身养性的楷模。
伟大的教育家、思想家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把人变成“爱人”、“恕人”的仁人;梁启超大声疾呼“新民”;鲁迅先生弃医从文,立志以“文”改造“国民性”,是“立人”。伟大先贤的梦想与期待,无一不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尊自爱且博爱善良的人道主义者。
白求恩从纯人道主义出发,以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公共良知救死扶伤,实践了人道主义的内涵。我的上级以及许许多多的人们用他们所献出的困境中的相助、厄运中的相扶、孤独中的理解……用脉脉关怀、殷殷情爱实践了人道主义的另一层内涵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