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18年04月09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杏花园
2018年04月09日

与蒲公英春天里的一场相遇

阅读量:2503

■ 赵海洋

野菜是开春美味,荠菜也好,蒲公英也罢,都得到大家的青睐。二月一过,荠菜是普遍老了,顶着白白小花在春风里叹息。蒲公英却是正当时,黄色小花告诉人们它的喜悦。

春日方好,风和日丽。踏着晨起的露珠,我已行走在大山深处。喜欢春天里的行走,看山花烂漫,听鸟儿在鸣,风送淡淡花香,喜欢大山里的这一份宁静。

遇见,在一个个不经意间。一朵朵黄色的小花,在路旁、在田埂、在丛林里摇曳,那是春天之于我的馈赠。蒲公英的好,经历过那个贫穷年代的人都知道。它可以饱腹,可以充饥,可以清热,可以去火,还可以清肝明目。

知道蒲公英,是因为“蒲公英去旅行”。常会想起儿时老师教的童谣:“蒲公英,开黄花,花儿落了把伞打。小白伞,长长把,风儿一吹上天啦。落到哪,哪安家,明年春天又开花。”儿时有一个梦想,能有蒲公英一样的小伞,随着风儿去流浪。根植在心底的那份浪漫情怀,当是从蒲公英的旅行开始。那是一个孤独的旅程,没有目的,没有陪伴,一个人行走,随遇而安,那也是我的足迹。

蒲公英的花语是“无法停留的爱”,正如一首歌所唱,“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,没人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,爸爸妈妈送我一把小伞,让我在天地间飘荡……”我也像蒲公英一样,带着这一份美好,在自由的天空飞翔。

当我一天天长大,对于蒲公英有了更多的认知,原来蒲公英不仅可以食用,更多的是药用。清热解毒、清肝明目、消炎健胃、利尿散结。这么一说,倒是冲淡了那一份浪漫的漂泊情怀。

一身是宝的蒲公英,却位列百花之外。历来写蒲公英的诗不多,清朝诗人方正澍有《过瓦官寺》:“废苑苔生天子笔,荒街春绣地丁花。”诗中的地丁花就是蒲公英,也有称“婆婆丁”的,在我们乡下叫“谷谷丁”,总让我想到春天里布谷鸟的鸣叫。

后来读左河水的词《思佳客·蒲公英》:“弃落荒坡依旧发,无缘名分胜名花。休言无用低俗贱,宴款高朋色味佳。飘似羽,逸如纱,秋来飞絮赴天涯。献身喜作医人药,无意芳名遍万家。”这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的好,虽处低贱,却是不甘流俗,芳名万家。

想起左河水,不是因为蒲公英,因为想起他的那一首《鼓浪屿上望金门》:“曾登岩顶雨潇潇,今望浯洲浪渐消。隔岸彼门一咫尺,东风何日助西飘。”那是我在鼓浪屿日光岩上所读,从此想到金门便会想到此诗,想到左河水也会想到金门。

后来又读过一首诗,也是写蒲公英的,感觉甚好。“随风一梦到天涯,落地生根即是家。不羡飞鸿孤影远,曾经我也掠云霞。”那份乐观旷达,为我所喜。

现在蒲公英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,常常会于山野间遇见挑蒲公英的人。一人一铲一篮,正是春深意浓,新鲜的蒲公英挑回家以后焯过凉伴、炒吃、做汤俱好。也可调制一杯蒲公英茶,消去旺火,还人生一份平淡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