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17年10月19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都梁史话
2017年10月19日

李桂五——血色浩气舞长空

阅读量:3840

杨绵发

1905年8月,贫困一直缠绕的水冲港西高庙,有一个小男孩幸运地降生在当地一个有房有地的大地主李冠庭家里。李氏家族增添了一个男丁,他的名字起作“联芳”,号:桂五。有钱人大家族自然都是望子成龙的,李桂五6岁时正式入私塾读书了。是对读书的兴趣盎然,是勤奋好学并更显几多机智和聪慧的李桂五,在他16岁读完县高等小学后,又顺利考入安徽省城一所学校继续求学。此时,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刚刚悄然成立。不久,李桂五便受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和革命思想的影响,并很快投身到“爱我中华”的学生运动中。他带头去闹学潮,去工厂宣传动员、去发动工人罢工。

1929年春,李桂五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,时隔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大上海的纷繁复杂环境中,他开始利用学生身份做掩护,积极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。同年的深秋,他接受党组织的派遣,以学成归来的姿态回到了家乡盱眙西高庙,以地主大少爷的身份从事着党的秘密革命活动。

水冲港、西高庙及其周边的绵延山冈,在亿万年前曾经发生过烈火熊熊的火山爆发。在这一方红色的土地上,有一块块、一片片圆形的玄武岩石头,如一朵朵、一片片黑云压地,也有一片片、一棵棵、一株株从石缝中顽强站立起来的山林树木和庄稼。

这时正值兵荒马乱,这里是山多地少,这里的田地大都被地主和土豪劣绅们霸占。当1930年又一年春荒到来时,百分之八十的穷苦人民缺吃少穿,而当地的不少恶霸地主家的粮食却堆积如山,一些贪婪的地主还乘机向贫苦的农民放高利贷。家乡的贫苦农民纷纷逃荒要饭,一家一家妻离子散,卖儿卖女,饿殍遍野,李桂五是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并下决心开展群众运动,去打倒地主老财,拯救百姓。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李桂五首先做了一个“不孝子”,他不顾家人极力反对,自行带人打开自家的粮仓,将500多石稻谷、玉米分给了贫困的农民度春荒。之后,又带领贫苦乡亲来分砍自家的竹子和树木,让大家去换取油盐。同时,李桂五不断在贫苦人民当中去物色一些积极分子,将他们悄悄地发展成中共党员,让他们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盱眙大地上,播撒红色的革命种子。

1931年9月,经中共长淮特委批准,中共盱眙县委员会在西高庙镇秘密成立,李桂五被任命第一任县委书记。由于这一年入夏以来暴雨不断,水灾严重,瘟疫流行,民不聊生。为了救济灾民,李桂五领导广大贫苦农民组织互济会,全面向土豪劣绅们开展抗租、抗税、抗捐的革命斗争,一举分掉了西高庙及周边的五大恶霸、八大地主的5000多石粮食。

火焰烈烈,风云际会。“在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,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,坚持广泛发动群众,引导群众、激励群众,打击土豪劣绅,尽快建立起西高庙地区农民武装队伍。”这是共产党员李桂五的的信念和意志。在短短的5个月内,李桂五就在盱眙这块土地上建立了36个党支部,发展党员120多人,还建立了500多人的“工农革命互济会”。

1932年初,为配合鄂豫皖苏区红军第四次反“围剿”,中共长淮特委和盱眙县委遵照江苏省委指示,决定在西高庙等地举行农民武装起义,并建立“盱眙红军游击队”和“西高庙农民武装起义总指挥部”。

4月16日晚上9点,月黑风高。李桂五率领起义队员悄然地攻入西高庙附近的李郢,收缴地主武装40多支枪。晚上10点,李桂五又勇猛地攻打了西高庙国民党西区区公所,缴获敌人盒子枪4支,长枪20支,俘虏敌人14人。

之后,这支队伍先后改编为“盱眙工农红军游击大队”和“中国工农红军徐海蚌地区游击支队”的革命队伍,很快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,并一直活跃在以盱眙地区为中心的徐淮蚌地区,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势力展开明争暗斗,扫灭了敌人在江淮地区的威风。

李桂五领导的红军游击大队,在“反围剿”中捷报频传,而国民党盱眙县政府却如惊弓之鸟,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四处通缉李桂五。七月流火的盛夏,蒋介石亲自派出14000人的重兵,组成纵横200里的包围圈来消灭盱眙地区的红军游击队。8月20日,国民党中央陆军骑兵第十一旅蒋侃如等部的5千人,首先如虎狼之态扑向盱眙大地,穷凶极恶地与盱眙红军游击队在水冲港、烟台山一带接连血战两天两夜。红军游击队奋勇打退敌军的多次进攻,但终因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太大,游击队员大多英勇牺牲。当夜,李桂五执行中共长淮特委的命令,率领20多位战士一边向洪泽湖方向突围,一边和敌人展开殊死战斗。

8月23日,李桂五在蛤瓢滩又遭国民党部队包围。在弹尽粮绝的25日深夜,李桂五等人一人抱着一捆芦苇再次跳入河中。河宽、风高、浪急,李桂五精疲力竭地漂游到淮河南岸的盱城乱石堆时,却被前来搜寻的敌人发现而被捕。8月26日,李桂五被敌人押送到西高庙。蒋侃如以老同学的身份,盛宴款待李桂五,并拍着胸脯说:“只要您在保证书签字,委座立即让您当军长。”李桂五当场掀掉酒筵,昂首挺胸,严辞痛斥蒋家王朝定反动派。

高官厚禄诱降不灵,就一连多天地施加酷刑。李桂五,浩气扫顽敌,铁骨铮铮响。最终,蒋侃如无计可施,只能下以毒手。1932年8月30日,李桂五在西高庙的一块高地上视死如归、英勇就义,年仅27岁。这真是:淮水激荡写壮歌,血色浩气舞长空;桂五大地立丰碑,不朽英名永铭记!

李桂五领导农民分地主的土地、粮食渡过春荒

李桂五领导的游击队

在李桂五领导下农民子弟纷至沓来参加游击队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